全本小说网 >>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>> 第238章 大王无小事

第238章 大王无小事

作者:浙东匹夫

    李素原本以为,等“权摄汉中王”的典礼仪式全部办完、文武群臣该赏都赏、北线陈仓道布防完备、百姓该减免都减免之后,他差不多就能回成都了,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持经济改革税制改革上。

    毕竟算算日子都农历九月过半了,很快就要进入冬季,过冬当然要去南方稍微温暖一点的地方才舒服。

    哪怕是刘备这个权摄汉中王,现在名分已经到手,也不会长期住在南郑。成都多舒服啊,北伐至少还有16个月,中间都可以垂拱而治与民休息。

    不过,李素还是低估了法正等文官拍马屁的水平,也低估了钟繇等朝廷使者,以及其他礼法派幕僚对刘备私生活的关心。

    九月十二这天,连番庆典结束后没多久,法正与钟繇联袂而来,向刘备请示一个事情。

    钟繇是公事公办、不卑不亢,只是提醒刘备说,既然权摄汉中王,当思立王后、世子。现在还没儿子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但刘备内宠随意,虽然妾侍不少,但因早点流离,多年没有扶正为妻的配偶,于理不合。

    这事儿刘备自己心里也清楚,当年他一来是年轻时战乱中死过老婆,心里有阴影,怕自己命硬克妻,所以多年来一直是纳妾不娶妻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糜贞和甄姜都是巨富之家的妹妹,虽然现在也都有些官身了,毕竟不比其‘贵不可言’,大王今已封王,娶之即可使之贵为王妃,也算是‘贵不可言’了,不是正好消解其谶?

    这与刘焉逆贼当年截然不同,刘焉逆贼最风光时,不过是州牧之位,其子原本充其量将来也只是州牧,州牧的夫人如何配称‘贵不可言’?故而刘焉才算僭越妄想。”

    刘备这才半推半就准了:“原来如此……倒是孤读书少,不明礼法了,那孝直便去跟吴家说知,依礼聘纳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结婚也不是说结就结的,还要提前下订,“天子一年,诸侯半年,大夫三月,士一月”,刘备现在权摄汉中王,要半年后才能举办大礼。

    即使只是下聘环节,都折腾了好几天。群臣也少不了先来贺喜,又要酒色欢庆,好不纷扰。

    后世讲究点的有钱人、当官的,订个婚还要摆订婚宴呢。汉中王下聘当然也要摆酒。

    至于吴家人有没有下完订之后就把吴苋送过来,就不知道了。不过刘备已经三十三岁,吴苋也十七岁了,年纪相差将近一倍,吴苋又被拖成老姑娘了,事急从权也无不可。

    而且刘备也不缺女人,只是缺正妻和儿子。

    【看书领现金】关注vx公.众号【书友大本营】,看书还可领现金!

    一番折腾,一直忙到九月下旬,刘备天天耕耘天天喝酒,深秋阴雨又愈发寒露深重。九月二十一这天,刘备本来按例要召集幕府幕僚议事的,结果说身体不适就推了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提前通知,李素和鲁肃等人是到了王府门口,才得到的王府侍者通知。

    至于法正,前面那些马屁拍完之后,他已经被重新调回散关驻防、治理民政了,所以不在南郑。因为一连串拍马屁很成功,刘备也给他先调整到“武都郡丞”的位置上,让他也试着管一个郡的战备后勤工作。还暗示许诺等将来北伐成功,进了长安,就另给中枢参议的职务。

    毕竟法正还太年轻了,直接留下当幕府的核心谋士还是太过了,而且也没有卓越的功劳。历史上法正是帮助刘备进成都才跃升迅速的。现在法正只能指望在“带路进长安”的问题上立大功了。

    此时,李素听了王府侍从的说明,追问道:“大王所患何疾?可曾请医师调治?探病可有违碍?”

      p; 王府侍从:“回禀右将军,大王说只是箭伤略有复发,近日……酒色过度,又秋雨阴湿,别无大事。”

    李素心中一凛:“莫非是五丈原之战的那处箭伤?”

    侍从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得到了肯定的答复,李素觉得还是稳一些好,亲自要求探病。

    因为李素虽然不懂医术,但他生理常识还是不差的,也知道历史。所以对于哪些“受了箭伤之后,持续多年有损健康”的案例太了解了。

    刘备这次的箭伤,已经过了两个月了,所以不可能是破伤风,也不可能是感染,真要是那种急性病早没了。所以应该是那种能转化为慢性病的伤,也就是中箭后可能几年都没法彻底痊愈、反复发作。

    汉高祖刘邦就是被项羽射中的那一箭,一直多年健康受损,后来被英布射似乎也留下严重后遗症。

    关羽的刮骨疗毒就不用说了,那是正史记载的并非小说家言,只不过李素估计也不一定是毒箭,前世他看《三国志》时,去逼乎上搜真相,一堆人都言之凿凿说关羽只是清创不干净导致的骨膜炎。

    另外,宋朝著名的“高梁河车神”赵光义,也是因为高梁河一战大腿中箭,后遗症持续十几年,从大腿疼恶化成小腿疼往下蔓延最后整个脚麻痹,折磨了十几年最后据说是旧伤恶化而死。《宋史》还说赵光义四十岁前那么好色一个人、花蕊夫人小周后一个都不想放过,四十多岁后却突然贤者起来了,就是箭伤折磨才变得不近女色。

    谁让刘邦是胸口的后遗症,只能活七年,赵光义是大腿的后遗症,能活十七年。

    清创不干净的事儿,不可不慎呐,难道要找华佗?

    李素脑中还在胡思乱想,很快已经被引入王府内堂。

    刘备倒是一脸轻松,明明阴阴地疼还在喝酒麻痹:“伯雅何必多虑,孤起兵为国杀贼,至今九年,受伤也有四五次了,箭伤也不是第一次,孤壮实着呢。有空就陪孤喝两杯,醉了就不疼了。”

    李素一脸严肃:“大王刚刚称王,切不可轻忽。陈伤复发,处理不当是有可能跟随一辈子的。不知是否近日因为劳乏体虚、天候阴雨才发作?隐隐作痛多有麻痹?”

    刘备一愣:“伯雅你还懂医术不成?总不能是你自己也受过箭伤吧?我记得你随我征战六年,从未受过箭伤啊。”

    李素:“臣怎么会懂医术,只是略观古书,深知古人事迹,记载如此症状,多为箭疮碎木清创不净所致——高祖皇帝受项羽、英布之箭疮,皆是如此,连《史记》都细述其状。臣以为,可传书各郡,募集忠于汉室、擅长外伤的名医调治。”

    刘备皱了皱眉头:“那样会不会太过劳师动众,让天下人侧目?”

    李素想了想,灵机一动:“若忧劳师动众,可另下一敕令,以‘右将军、甄氏一族雕版刻印图书有年,有助于天下教化,然至今朝廷与公卿尚无人刻印古方医术、泽及百姓’为由,请四方名医献上药方,汉中王府出资刻印。并奖励献方名医官职、俸禄。

    比如献上药方二百个,可封正四百石官职,献上药方五百条,给关内侯俸禄。因为医书所需人数稀少,刻印后售卖不多,刻书商人多半赔本。以王府承担这部分赔钱来刻印医书,足以彰显大王仁政。”

    李素之所以那么快想到这一点,是因为他看到刘备大腿后面中箭的情况,跟赵光义高梁河几乎一毛一样。而《宋史》记载赵光义久伤不愈之后,就是下诏让民间医生献药方、给赏赐给官职,然后官方出钱雕版印刷。也算是在没有知识产权概念的时代,对科学创新者的一次补贴。

    按照原本的历史,雕版印刷的技术就是在唐朝后期才渐渐推广,五代十国时冯道首倡官方雕版九经、再到宋初两位皇帝进一步推广到“官方补贴印其他杂书”。

    现在既然李素发明雕版印刷已经有六年了,技术扩散出去、其他富商也学着雕版卖书也有三四年了,毕竟这种技术是没法封锁的。

    在其他诸侯也能分享到这份文治的功德时,李素让刘备提前扩大印书范围,雕利民而需求量不大、注定要赔本的书,能够进一步让天下读书人敬佩。

    刘备也没多想:“行,这事儿你去拟定,按你的意思,让秦宓写,我记得你和你夫人就在写《农政要术》吧,也可以跟医卜星象一起刻印,这钱孤出了。”

    李素这次倒是犹豫了一下:“是不是操切了点?《农政要术》目前还是我们内部屯田官之间手抄分享……如若刻印颁发,天下诸侯都会受益。”

    刘备脸色一变:“是何言哉!不是天下诸侯受益,是天下百姓受益!不过……你的话也不无道理,这样吧,《农政要术》这次也刻了,卖不卖再说。《天工开物》先别刻。

    我大汉重农抑商,以农立国,工商之术,倒也不急于提倡。而且工商之利,也不是贫民之惠,写了也之后豪强能占便宜,再等等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李素觉得这个折衷条件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    只是纯农业种田技术,被别的地区的百姓稍微学去一点,稍微少饿死点人,也是好事,毕竟都是汉人嘛。

    刘备这是已经把全天下的百姓都视为自己人了,也不好劝,毕竟这才是最政治正确的。

    而且先把口号喊出去,有节奏地一年内先放出一卷,主要是种茶种花椒胡椒这些内容的,北方人也学不了。

    至于有些昏庸的诸侯,你给他书他也未必救得回来,比如袁术那种手握两淮肥沃富饶之地的家伙,居然混到士兵百姓都捞河蚌吃,有田都不种,就知道抢劫。只有那些屯田的诸侯,可能会受益。

    李素当天就把这个要求转达给秦宓,让秦宓执笔起草敕令,然后先快马下发益州治下各郡,然后再让徐晃和赵云往荆州方向散播。

    不过半个多月,各处倒也很快有好消息传来,不少地方上的名医都愿意献出药方换取官职爵位。

    其中有重合的部分,官府自然会派人酌定,把灌水太严重的部分去掉,并且把已经得到的大众药方先公示、把古书上也写过的剔除掉。这些细节,当然不用李素过问,自有执行层的官员料理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日,大约十月初的时候,就有名医上门请求给刘备治疗箭疮,李素果然在求见名刺里见到了张机一级的名医。